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常见问题

恒温杯是如何实现“恒温”的?一文读懂其工作原理

文章出处:常见问题 责任编辑:广东沃泰塑钢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9-15
  

恒温杯是如何实现“恒温”的?一文读懂其工作原理

在寒冷的冬天想随时喝一口温水,或者为宝宝冲奶时无需手忙脚乱地试温,不锈钢恒温杯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些痛点。但它既不像保温杯那样单纯“保温”,也不像电水壶那样持续“加热”,它是如何神奇地实现“恒温”的呢?

其实,市面上的恒温杯主要分为两大技术流派:相变材料恒温杯和电加热恒温杯。它们实现的原理截然不同。

一、相变材料恒温杯(主流且常见)

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恒温杯,它无需插电、无需充电,其核心奥秘在于内胆与外壳之间填充的一种特殊材料——相变材料(PCM, Phase Change Material)。

1. 核心原理:相变储热

相变材料可以在特定温度下发生物理状态的变化(如从固态变为液态),这个过程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的能量(潜热),而温度本身却保持相对恒定。

常见的相变材料: 通常是一种精心调配的纯蜡基混合物(Food-Grade Wax),其相变温度被精确地设定在 55°C 左右(这也是最适合饮用的温度)。

2. 工作过程分解:

第一步:注入热水,储存能量

当你将开水(90-100°C)倒入杯内时,高温的热水会通过不锈钢内胆向相变材料传热。

当相变材料的温度达到其熔点时(例如55°C),它会开始熔化,从固态变为液态。这个熔化过程会吸收并储存掉水中大量的热量,从而使滚烫的开水温度迅速且大幅度地下降到一个适宜饮用的范围。

第二步:持久恒温,释放能量

当你开始饮用,杯中的水温会因环境而缓慢下降。

当水温降至相变材料的凝固点(例如55°C)时,之前熔化的液态相变材料会开始凝固,从液态变回固态。这个凝固过程会将它之前储存的热量重新释放出来,补偿杯子散失的热量,从而将水温长时间地维持在55°C左右。

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“热能电池”:

充电: 倒入热水,材料熔化,储存热量。

放电: 水温下降,材料凝固,释放热量。

优点: 安全、无需电力、寿命长(材料不会失效)。

缺点: 恒温温度固定不可调;初始阶段需要倒入足够热的水才能激活;保温时长不如顶级真空保温杯。

二、电加热恒温杯(智能主动式)

这类恒温杯更像是一个便携式的微型电热水壶,它通过电力主动工作。

1. 核心组件:

内置电池: 提供电能。

加热片/加热膜: 包裹在内胆底部或周围,用于发热。

温控传感器: 实时监测水温。

控制电路板: 大脑,处理传感器信号并控制加热开关。

显示面板: 显示实时水温、设置温度等。

2. 工作过程:

用户通过按键设定一个 desired 温度(例如40°C、55°C、90°C)。

控制芯片通过温控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。

当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,电路板接通电源,加热片开始工作,给杯中的水加热。

当水温达到或高于设定温度时,电路板切断电源,停止加热。

如此循环往复,通过“加热-停止-加热-停止”的闭环控制,将水温精确地维持在一个很小的波动范围内。

优点: 温度可精确设定和调节,功能更多(如APP控制、定时),保温效果极强。

缺点: 需要定期充电,结构复杂成本高,存在一定的电路安全风险(需选择有防干烧等保护功能的产品)。

总结与对比

特性 相变材料恒温杯 电加热恒温杯
工作原理 物理相变,被动储放热 电能驱动,主动加热
能量来源 倒入的热水的热量 内置电池,需充电
恒温温度 固定(通常是55°C) 可自由设定和调节
优点 安全、无需充电、耐用 温度可控、保温更强、功能多
缺点 温度不可调、需预热 需充电、价格高、有电路故障风险
适合场景 日常饮用、宝妈冲奶、办公室 差旅、对水温有精确要求的人群

选购小贴士

看清类型: 购买前要分清是相变型还是电加热型,这决定了你是否需要充电。

认准材质: 内胆务必选择 304 或 316 医用级不锈钢,确保安全无害。

按需选择:

如果只想让孩子或自己随时有温水喝,相变材料杯经济实惠。

如果你是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,或者喜欢喝特定温度的茶/咖啡,电加热杯更为合适。
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彻底看懂恒温杯里的“黑科技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