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杯体成型:冲压拉伸(深冲)
工艺过程:
不锈钢板材(常用304/316)→ 落料 → 多次深冲 → 修边 → 整形
通常需要3~5次冲压(逐步减小直径、增加高度)。
关键参数:
模具材料:硬质合金(如SKD11)或镀钛模具,提高耐磨性。
润滑剂:食品级冲压油(含极压添加剂),防止拉裂。
拉伸比:一般不超过2.0(如直径100mm→50mm)。
⚠️ 注意事项:
避免材料过度变薄(控制各道次变形量)。
杯口边缘易开裂,需增加R角(≥板厚1.5倍)。
2. 杯底/杯盖焊接
常用焊接方式:
TIG焊(氩弧焊):适用于薄壁杯体(0.3~1.5mm),焊缝美观,但效率低。
激光焊:高精度、热影响区小,适合高端产品(如真空保温杯)。
电阻焊(点焊):用于杯耳、把手等附件焊接。
⚠️ 注意事项:
内胆焊接必须无缝化(避免藏污纳垢)。
焊后需酸洗钝化(去除氧化层,恢复耐腐蚀性)。
食品级杯子需使用无铅焊丝(如ER308L)。
3. 表面处理(抛光/喷砂/电镀)
镜面抛光:
粗抛(砂轮)→ 中抛(尼龙轮+研磨膏)→ 精抛(布轮+钻石膏)。
适用于高端保温杯、商务杯。
喷砂(哑光处理):
采用玻璃珠或氧化铝砂,形成均匀磨砂质感。
电镀/真空镀(PVD):
镀钛金、玫瑰金等,提升美观性(需确保镀层无毒)。
⚠️ 注意事项:
抛光时避免过度发热(导致材料变形)。
食品接触面不可使用含镉、铅的电镀工艺。
4. 杯口卷边(防割手处理)
工艺:液压或机械卷边,使杯口平滑。
要求:卷边后R角≥0.5mm,符合GB 4806.9食品安全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