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锈钢制品加工工艺涉及多个环节,每种工艺的选择取决于产品用途、形状要求和性能需求。以下是全面的解析:
常用类型
奥氏体(304、316):耐腐蚀、无磁性,适用于食品、医疗。
马氏体(410、420):可热处理强化,用于刀具、机械零件。
铁素体(430):磁性、耐氧化,成本低,用于家电、装饰。
双相钢(2205):高强度+耐腐蚀,用于化工、海洋环境。
选择依据
耐腐蚀性、强度、加工性、成本。
激光切割:高精度,适合复杂形状,厚度通常≤20mm。
等离子切割:适合厚板(≤50mm),成本低但精度稍差。
水刀切割:无热变形,可切超厚板(≤100mm),但速度慢。
剪板机:简单直线切割,效率高,仅适用于薄板。
折弯:使用折弯机,需注意最小弯曲半径(如304不锈钢的半径≥板厚)。
冲压:适合批量生产壳体、五金件,需防开裂(如选用304的深冲料)。
旋压:用于轴对称零件(如不锈钢杯、灯罩)。
卷圆:通过卷板机加工管道、筒体。
TIG焊(氩弧焊):高质量焊缝,适合薄板(0.5~6mm)。
MIG焊:效率高,适合中厚板,需用不锈钢专用焊丝(如ER308)。
电阻焊:点焊、缝焊,用于薄板搭接(如水箱)。
激光焊:精密焊接,热影响区小,但设备成本高。
机械抛光:分粗抛、精抛,可达镜面效果(Ra≤0.1μm)。
电解抛光:去毛刺、提高耐腐蚀性,适合复杂工件。
喷砂/拉丝:亚光质感(常见180~240目砂粒)。
PVD镀膜:增加色彩(如玫瑰金、黑钛)和耐磨性。
钝化处理:硝酸或柠檬酸浸泡,提升耐蚀性(去除铁杂质)。
固溶处理(奥氏体钢):1050~1100℃快冷,消除加工应力。
淬火回火(马氏体钢):提高硬度(如440C淬火后HRC≥55)。
去应力退火:300~400℃缓冷,防止变形。
防变形控制
加工时使用夹具,避免热集中(如分段焊接)。
对称加工(如对称切割或折弯)。
耐腐蚀性保护
避免碳钢污染(专用工具、工作台)。
焊接后需酸洗钝化(尤其316L焊缝)。
刀具与参数
车削/铣削:选用硬质合金或涂层刀具,低速大进给。
钻孔:高钴钻头(如M35),加切削液降温。
不锈钢水槽
304板材→激光切割→液压拉伸成型→焊接角部→抛光→电解钝化。
医疗器械(手术钳)
420马氏体钢→精冲压→热处理(淬火+低温回火)→电解抛光→灭菌包装。
装饰管件
201/304管材→弯管机成型→焊接→PVD镀钛金色→质检。
划痕:保护膜覆盖或改用尼龙夹具。
焊缝锈蚀:检查焊材匹配性(如316L需用ER316L焊丝)。
开裂:马氏体钢焊接前预热(150~200℃)。
通过合理选择工艺组合和参数,可平衡不锈钢制品的美观性、功能性和成本。实际生产中需根据样品测试调整工艺链。